若误与之,疮靥之后,其痂迟落,或生痈,针之而成疳蚀,以致难愈。微黯微赤或不赤,阳气虚寒也,用加味托里散。
皮破则填乳石散,以绢帛包之。若发热而大便调和者,脾胃虚热也,用五味异功散。
脓胀而呕者,血气虚也,用六君子加归、。初发∶有两三次出大小不一等,先出者先灌浆,后出者后灌浆,如水珠光泽。
其患疮痍者,因脏腑不和,气血凝滞于诸阳之经。一小儿痘疮作渴腹胀,小便不利,此邪气壅滞也,用木通芍药汤一剂,诸症稍愈;用参四圣散,其浆渐贯,用参内托散,结靥而愈。
不信,仍复攻毒,益加泄泻,余先用托里温中汤一剂,次用六君、姜、桂,又用五味异功散而愈。一小儿十四岁,痘将愈忽寒战,手足并冷,脉微细而不及两寸,乃脾气虚热,用五味异功散、独参汤、十全大补汤一妇人愈后寒战,脉浮大,按之微细,此血气虚也,用十全大补汤三十余剂而愈。
烦热作渴,小便频数者,肾虚也,用六味地黄丸。误用轻粉者,亦以前药解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