脓出后切忌投以寒凉之药,患者冬宜温室,防其寒也。热吐之证,或因小儿过食煎燇之物,或因乳母过食厚味,以致热积胃中,遂令食入即吐,口渴饮冷,呕吐酸涎,身热唇红,小便赤色,治宜清热为主,加味温胆汤主之。
或用淡竹叶、灯心煎汤,化服亦可。(加减理中汤)人参干姜白术土炒川椒引用乌梅一个,水煎服。
热淋者,膀胱蓄热而成也,小便不通,淋漓涩痛,以十味导赤汤主之,若少腹胀满,引脐作痛,大便秘结者,以八正散主之。 欲吐泻之不吐泻,腹中绞痛不能堪,烦渴大饮甘露饮,肢厥不渴理中煎。
溃后见芤,乃去血之后,亦理之所宜也。初起咽喉肿塞疼痛,汤水难咽,语言不出,牙关紧急,此属险候。
初宜服荆防败毒散汗之。(保元化毒汤)方见起胀证治。
脐寒泻者,多因断脐失护,风冷乘人,传于大肠,遂成寒泻之证,先用和气饮温散之,再以调中汤温补之,庶治得其要矣。一日一换,三日后腐肉已尽,红肉如珠时,一治妇人脐下生疮,痛痒连及二阴者,用苋四两,青黛一治湿癣白秃,取石灰末炒红,用苋汁熬膏,调匀涂之一治丹毒加蓝靛根,和捣敷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