后元气未复,大便似痢,或用芩、连、枳实小青龙汤治伤风冒寒,咳嗽喘急,肺胀胸满,鼻塞流涕,或干呕热咳,或作喝,或作噎,或小便不利,或小腹胀满。但用之以运其阳气。
一小儿嗜膏粱之味,喉间肿痛,痰涎壅盛,服巴豆丸,前症益甚,口鼻出血,唇舌生疮,大便不实,余用犀角地黄汤,解膏粱之热,用东垣安胃散,解巴豆之毒,又用甘桔汤而愈。一小儿九岁,痘色白,手足冷,此脾胃虚弱,用六君子汤加木香、当归、紫草四剂,又用参四圣散加参、各三钱而靥。
痛作肿,用仙方活命饮、大芜荑汤。若不渴喜食热物,饮食难化,是为虚火所致,而胃经寒也,宜用香砂六君子汤之类。
无形症也,无脉有惊,即系是胎惊,有热,即系是胎热。胆虚不得眠者,人参竹叶汤。
中虚寒淫而呕者,托里温中汤。面黄体瘦,或作渴泄泻,脾经之症也。
乃用消风散,变,汗退场门噤而死。 一小儿患此,嗜膏粱甜味,齿龈浮肿,渐至蚀烂,先用清胃散,后以四味肥儿丸,间服而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