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热,香连丸、白头翁汤等。秋冬气沉,汗出骨髓,故筋骨之疾宜汗者,当于冬至后发之。
法在平调其气,热者使复清肃之常,凉风生而湿土燥;寒者使回阳和之令,旭日出而坚冰消。又燥为火化,《易》曰∶燥万物者,莫于火。
有虫者,秦川剪红丸取之。朴硝研,对入鸡苏,丸如弹子大,含化,不过三四丸。
《灵枢·岁露篇》所谓蓄积乃作也。治此者,但调之而不下,则小濡小润,固不能杀炎上之势;下之而不调,亦终不能沃膈膜之干;下之调之,而下减滋味,戒嗜欲,节喜怒,亦病已而复作。
下行之卫气迎上行之邪气,故其作日早也。又有外感风寒入肺,郁热成痰,痰火窒塞,肺窍不利,声亦嘶哑重浊。
又曰∶人身之气,经盛则注于络,络盛则注于经。按上升下降,则中焦之郁开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