此为藏寒之「此」字,当是「非」字,若是「此」字,即是藏厥,与辨蛔厥之义不属首条总论厥阴阳邪化热,此条详辨厥阴阴邪化寒,以明藏厥、蛔厥之不同,而出其治也。程知曰:此言少阳病有似少阴者,当细辨其脉证也。
少阴病,恶寒厥冷下利不止者,阴寒盛也。若经汗吐下后,或小便利,而心中懊□者,乃热郁也,非湿瘀也。
□裆近阴处,阴阳二气之所聚也。今利止头眩,时时昏冒不省,是气脱神去,故下利虽止,仍主死也。
阴指里,阳指表,无阳谓阳竭也,阴独谓痞也。亦皆由热灼其脉,引缩使然。
热在于经,阳气怫郁在表也,攻之则经中之热,未得表散,必发热色黄,因小便不利也。今自利不渴,知为太阴本藏有寒也,故当温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