栗则不战而但鼓颔,遂成寒逆。若往来寒热,胸胁满而不痛者,半表半里证,未入乎腑,小柴胡加枳、桔。
内外俱热,口燥烦渴,四肢微冷而身不痛,用白虎汤。 中暑,脉虚而伏,身热面垢,自汗烦躁,大渴毛耸,背恶寒,昏倦身不痛,与伤寒诸证大不同矣。
恶寒者,不见风亦恶寒,身虽热亦不欲去衣被。取之而脉出者,阴阳错乱也,宜和合阴阳。
盖寒郁皮毛,是为表证。王叔和以断简残篇而补方造论,成无己顺文注释而集成全书,所以遗祸至今而未已也。
若老人,去芍药,加柴胡、茯苓、人参各一钱。夫麻黄、桂枝二汤,仲景立治冬时正伤寒之方,今人通治非时暴寒温暑之误。
且阴以阳为主,阳以阴为根,下之,亡阴矣。胸中热,胃中有邪气,腹痛,欲呕吐者,黄连汤。